事实上,坊间将“雨果奖”比喻为“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”并不准确。不同于诺贝尔奖由专业评审团评选产生传奇sf,雨果奖是由参与世界科幻大会的会员进行投票选出的,代表的是科幻迷的审美选择。因此,将“雨果奖”称为“世界读者选择奖”或许更为恰当。1939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,一群科幻迷自发组织了聚会,也由此诞生了“世界科幻大会”(World SF Convention)这个颇有些野心勃勃的名字。从那时起,世界科幻大会就一直是科幻迷的盛会,购买会员即可参加,没有剑拔弩张的竞技,有的是“围着篝火喝酒跳舞”的欢聚。不过,尽管以“世界”为名,在80多年的举办历史中,世界科幻大会的举办和参会主体一直以北美为主、欧洲为辅,在南半球举办也仅有两次,亚洲也不过两次。所以历届获奖作品都以英文为主也在情理之中,因为拥有投票权的几千名参会会员大多来自欧美科幻圈。海漄的《时空画师》是本届雨果奖短中篇组五篇入围作品中唯一一篇中文小说,与其他几篇入围短篇组的中国作品一样,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本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办的主场优势。
继刘慈欣、郝景芳之后,深圳作家海漄凭借《时空画师》成为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。10月21日,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雨果奖颁奖典礼上,海漄从刘慈欣手中接过雨果奖奖杯,那段关于理想与现实拉锯的感言触动了许多人。而当镁光灯退去,大家将目光聚焦到《时空画师》这部作品时,却出现了褒贬不一的声音,甚至质疑“这是科幻吗”。在当下世界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此消彼长的对冲浪潮中,海漄获奖的意义或许在于呈现中国科幻在当下的多元可能性,为“世界科幻”在全球的航程掷下一个新的锚点。
然而,掌握了投票。
图为具有中国审美意蕴的科幻插图,①③为著名科幻插画师赵恩哲所绘制的《红岸基地日落》《云岚山》;②为青年科幻插画师绘制的《三日凌空》